《中国区域国别学年鉴》(简称《年鉴》)编辑部是在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指导下,由国内区域国别学领域创办最早、规模最大、影响力最广、品牌活动最多的学科和学术共同体——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(简称“高盟”)设立的非法人学术机构,致力于系统记录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区域国别学年度建设中的新事、大事和要事,推动中国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。
一、成立背景与定位

《年鉴》编辑部成立于2023年10月在珠海召开的高盟第五届年会期间,当时正值区域国别学被正式列入《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(2022年)》交叉学科门类一周年之际。当月21日上午,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、高盟学术委员会主任罗林教授分别为中山大学和黑龙江大学颁发“《中国区域国别学年鉴》编辑部(南方)”和“《中国区域国别学年鉴》编辑部(北方)”牌匾。

该编辑部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,旨在通过权威性、系统性的年鉴编纂工作,全面梳理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区域国别学领域的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、学术研究等成果信息,为学界、政界及社会公众提供动态参考,为区域国别学学科和学术共同体打造一个经典的年度公共产品。
二、组织架构与分工
总体工作格局是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指导、高盟落实、南北编辑部各司其职。编辑部采用“南北双核”分工协作运行模式,其中南方编辑部设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,主要负责《年鉴》的组织策划和协调组稿;北方编辑部设于黑龙江大学,全面负责《年鉴》的整合编纂和纸质出版等工作的实际执行。
三、职能与成果
年鉴编纂。编辑部每年推出一辑《年鉴》,电子版在高盟年会发布,纸质版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,内容涵盖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、课题项目、学术著作、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年度进展。截至目前,第一辑、第二辑《年鉴》电子版已分别于高盟第五届(2023)、第六届(2024)年会发布,其中第一辑《年鉴》纸质版将于近日付梓。
学科评价与引导。编辑部主编的《年鉴》业已成为由中山大学研发、高盟独家授权并提供学术支持的国内区域国别学领域首个权威性、专业性、科学性、自主性学科评价体系——《中国区域国别学学科基础竞争力百强排名》的三大基础数据来源之一。通过为该评价体系提供原始真实的基础数据,实现以量化指标评估学科发展水平,引导高校优化资源配置。
四、人员、场地及联系方式
北方编辑部:主任1人(吴承义);副主任2人(丁辰宇、马炳航);编辑若干。
工作场地:黑龙江大学主楼B座315室。
工作邮箱:zgqygbxbjb@163.com。
五、未来发展方向
编辑部计划进一步拓展数字化出版渠道,推动《年鉴》与国内外学术数据库接轨,并深化与“‘高盟—外研在线’区域国别研究与人才培养AI平台”的合作,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数据采集与编纂效率,助力学科智能化发展。